Top

「改制」周年,瑠公處的變與不變
出版月份:2022 年3 月

       行之60餘年的組織型態,要改變真的不容易;然而,只要心念一轉,改變其實也不是那麼難!難的是如何藉由改變,讓組織無論是行政效能、為民服務,都能更上一層樓。


▲瑠公管理處朱建偉處長

去蕪存菁,面臨挑戰

       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屆滿一年,對於瑠公農田水利會而言,不只是單位名稱從「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改變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瑠公管理處」。內在的組織和運作模式也必須改變,以期在各方面都能符合成為一個公務機關。但是,如何保留農田水利會時期優良傳統,去蕪存菁,而又同時能夠因應組織變革而有新的作為,是瑠公管理處面臨的挑戰。在「變」與「不變」之間,更在在考驗管理處領導人的智慧。

       首任瑠公管理處處長由農委會參事朱建偉兼任。朱處長在公部門多年,經歷豐富,對公務運作瞭若指掌,在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之際,適能發揮引導作用,讓瑠公管理處更穩健、更順利的向前行。

       朱處長心心念念的是,他擔任第一任處長,責任重大,最基本的想法就是依循政策帶領瑠公處往好的地方發展。

不容改變的作為

         他指出,瑠公處過去是公法人,有選舉的機制,因此許多事務有選舉的力量驅動。現在成為政府機關,雖然選舉的驅動力不再,但瑠公管理處原本就來自地方,所以服務地方的傳統不容改變。

         改制為公務機關後,包括小組長、班長還有諮議委員仍然保留,這些都屬於連結地方人士的機制。朱處長希望地方人士能夠一如以往督促該處,同時對地方人士以及農民之間的溝通協調,也如同以往一樣順利。與地方人士一直保持密切的聯繫,是改制之後不能改變的。

         與地方保持密切聯繫其實就是過去瑠公農田水利會從事公益活動的重要管道。朱處長說,透過與地方的聯繫,才能了解地方的需求,只要地方上需要幫忙的,我們應當提供協助。過去,瑠公農田水利會捐地興建了瑠公國中和建安國小的擴建;對清寒的學生持續予以協助跟輔導。對於農民則是捐助經費予農會,讓他們能實質幫助地方農民。需要旱灌和滴灌設施的農民,瑠公予以經費的補助,讓他們不因設施的不完善影響農作,更何況旱灌推動是政府既定政策。甚至從善用水資源的角度,不遠千里到了金門,協助該地規畫灌溉系統,活用放流水以減輕旱象。這些服務民眾的事,也都不會也不應該改變。

最重大的改變

        然而體制不同,總有必須改變的地方。對瑠公管理處而言,最重大的改變應當是資產管理。

        瑠公處因所經管非事業用地及不動產坐落於臺北市都會區,高度都市化的結果,早已成為精華區。改制之後,各會資產收歸國有,挹注成立農田水利事業作業基金,在管理上必須更加嚴謹慎重。

        從過去以來,諸如合作開發、都市更新、租賃、修繕、資產管理等業務瑠公處都是由財務組承辦;房舍、土地的處分,由會務委員來監督。朱處長說,現在完全依照政府規範來辦理。例如現金管理採用銀行的每日會計帳模式,每天必須達到進出平衡;修繕興建的發包作業、土地房舍的出租,都是依照政府規定來辦理;至於地上權的估價,也成立資產管理小組,來做價格的評定。但是這些業務量非常龐大,既有人力實難以負荷。為了能夠確實執行合乎政府規範的財務和資產管理,不論從業務需求還是從組織未來發展考量,管理處都必須在組織上有所調整。

組織的調整

        原本瑠公農田水利會的組織是四組三室,包括:管理組、財務組、總務組、企劃組、人力資源室、主計室及輔導室。於110年3月1日起,組織調整為三組三室,分別是:管理組、財務組、總務組、人力資源室、主計室及輔導室。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撤除企劃組,擴充財務組,將原本企劃組業務併入財務組,於財務組之下分設財產股和營繕股,來管理資產及其相關事宜。調整後財務組人力由原先7人增至10人,分工也更細膩。雖然如此,朱處長認為就業務量而言,工作人力仍然不足,同仁繁重的工作量,他都看在眼裡,也積極尋找工作夥伴,希望能合理的減輕財務組同仁耕作負擔。

期待脫胎換骨的瑠公處

 

▲瑠公管理處復興大樓外觀與辦公室一隅         

        這一年,朱處長帶領瑠公處迎接改變,他理解體制的改變會造成人心浮動,也有適應的問題,過去可以而現在不可以的狀況,總是不時發生,也困擾著大家。尤其以往因選舉產生的最大驅動力不再,必須找到帶動組織運作前進的力量,因此朱處長格外重視自主力的加強,鼓勵同仁做當做之事。這一年,除了指引具體的發展方向;幫助同仁適應改變;他也花費許多心思於強化資產管理,以及培植人才,提升同仁知能,希望能增進組織的競爭力。

        體制的改變就在許多變與不變之中完成,對朱處長而言,身處變局之中,肩負「瑠公」的金字招牌,希望帶領同仁一步一步走上軌道,看著瑠公處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既有良好行政效能,又能執行政府政策、為民服務,地地道道的公務機關。 

        朱處長上任前一天下午,同仁要把原來水利會招牌換成管理處,大家就說要在水利會招牌前拍照留念,處長說:「不用換啊!同時掛上去沒關係!」

        於是現在大門口一邊是水利會原招牌,一邊則是管理處招牌。 



延伸閱讀